【原题呈现】
阅读下面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——荀子《劝学》
滴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饭,自己的事自己干。——陶行知《自立歌》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这道作文题以荀子《劝学》中的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”和陶行知《自立歌》中的“滴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饭,自己的事自己干”为材料,要求考生根据这两句话展开联想和思考。审题时,需要明确这两句话的内涵,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或区别。荀子的观点强调了利用外物的重要性,即人要学会借助外部资源来成就自己;而陶行知则强调了自立的重要性,即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。
立意时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一是探讨“借物”与“自立”的关系,分析二者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;二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,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“借物”与“自立”的智慧,实现自我提升和超越;三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,分析“借物”与“自立”对于国家、民族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。文体方面,可以选择议论文或杂文,结合具体案例,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。
【参考立意】
1、借力、借势,可以完善自我、成就人生;
2、自立、自强,自能挑战命运,铸造辉煌;
3、既自立自强,又善于借力,更能行稳致远。
【佳作展示】
借物之力,行己之路
自古以来,智慧之士皆强调借助外力与自立自强并行的重要性。荀子在《劝学》中云: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他告诉我们,君子之所以超越常人,并非因其生来与众不同,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部资源。而陶行知在《自立歌》中则强调:“滴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饭,自己的事自己干。”他鼓励我们要有自立的精神,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。这两句话虽各有侧重,但实则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了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两大基石:借物之力与行己之路。
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们首先要学会借物之力。这里的“物”不仅指物质资源,更包括智慧、经验、人脉等无形的资源。正如荀子所言,善于利用这些资源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。以学习为例,我们不仅要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,还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,从书本中汲取知识,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,从失败中汲取教训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快地成长,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。
然而,借物之力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依赖他人或外物。陶行知所倡导的自立精神,正是我们在借助外力时不可或缺的品质。自立意味着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不盲从、不依赖,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。这种自立精神,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。
借物之力与自立精神并不是相互排斥的,而是相辅相成的。我们可以借助外力,但更要保持自立的品质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越走越宽广。
在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许多成功的企业家,正是凭借自己的自立精神和善于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,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。他们善于捕捉商机,借助科技、人才、资金等外部资源,不断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,提高自己的竞争力。同时,他们也保持着自立的品质,不断创新、不断进取,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同样地,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也需要借物之力与自立精神并行。我们可以借助书籍、网络等外部资源,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,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。同时,我们也要保持自立的品质,独立思考、独立行动,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。
综上所述,借物之力与自立精神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两大基石。我们要学会借助外部资源,但更要保持自立的品质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越走越宽广。
作文指导:善假于物与自力更生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